中国工业摄影协会 代表机构工作站更名的通知 中国工业摄影协会 关于会费收取标准调整的通知 会员入会条件 会员发帖须知
影 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 影 讯

工业摄影沃土期待更多拓荒者 ——第二届中国·沈阳(铁西)国际工业摄影大展理论研讨会纪实

4月23日下午,第二届中国•沈阳(铁西)国际工业摄影大展理论研讨会在中国工业博物馆会议室举行。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琴、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李树峰、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索久林、原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秘书长胡颖、中国艺术摄影协会副主席任国恩、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宋靖、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赵迎新、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研究室调研员陈瑾、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总监、策展人张国田、东北大学艺术学院


       4月23日下午,第二届中国•沈阳(铁西)国际工业摄影大展理论研讨会在中国工业博物馆会议室举行。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琴、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李树峰、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索久林、原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秘书长胡颖、中国艺术摄影协会副主席任国恩、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宋靖、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赵迎新、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研究室调研员陈瑾、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总监、策展人张国田、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伟、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马琳、德国策展人、摄影师 托马斯•凯尔纳等国内外知名的摄影人以及此次大展的部分获奖代表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专家就工业摄影功能价值和创新发展展开讨论,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的观点,对于工业摄影的发展将起到很好评的推动作用。
       文化、价值、创新是工业摄影的新思考
       工业摄影随着中国•沈阳(铁西)国际工业摄影大展的举办而备受关注,尤其是这次大展提出的文化、价值、创新的理念更是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首肯。
       中国摄影家协会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琴在发言中指出,“文化”是从人类发展的高度来谈的。工业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们人类的发展史上,工业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内容。“价值”,是从评价的角度来讲,就是摄影所拍摄的对工业文明的关注,对工业影像的记录,如何促进社会的进步,留存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创新”,第一个是思想的创新,你对工业文明、对自然文明的理解在你的作品中的反映。第二个是表达的创新,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工业文明、工业精神、工业文化进行反思,我觉得是一个手段。这次大展提出的三个关键词可能也是给我们所有摄影人提出的一个思考。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理论委员会主任索久林表示,过去人们重视的还不够,工业虽然是一个面对钢铁,面对一些沉重的东西,但是也可以拍出具有艺术韵味的作品来。所以这个展示也非常有意义。这次大展和研讨会的举办让我们摄影人加深了工业文明和摄影审美关系的理解,通过研讨交流,扩大了对工业题材审美触角的理解,通过研究、交流、展示,进一步增强了对工业题材创作的责任感和信心。
       工业摄影内涵需要深入挖掘
       工业摄影师伴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尤其是中国的工业摄影也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真正走入快车道。但在发展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赵迎新在发言中说,在中国摄影史中,对中国工业摄影史的记录少之又少。因此,工业摄影大展的举办就更富有意义。中国工业摄影大展在梳理工业摄影历史、展示工业摄影作品、发现工业摄影家、推动工业摄影发展、推动中西方工业摄影交流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摄影师似乎仍没有完全理解和认识工业摄影在社会变革、工业变革中的全部内涵,缺乏以历史观点、社会学角度或人类学,乃至哲学、宏观经济学层面的视野进行视觉思考。在过去三十年中,新中国工业革命走过了相当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对于摄影家来讲,这是工业摄影的沃土,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发展得如此迅速,发生了如此大的社会变革,工业摄影的创作仍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总监、策展人张国田看来,我们无需考证工业摄影作品在何时出现。工业摄影的拍摄,就必须涉及到工业生产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机器与人。机器与人、与生产构成了工业摄影的要素,而我们从哪个要素出发去拍摄工业摄影,应该是构成了工业摄影的类型与风格。工业摄影其实是涵盖在其他摄影门类之中的一种摄影,并随着摄影的发展,其内涵与外延在不断变化。工业生产是在一个空间不断运动的过程,而摄影则是一个个凝固时间的画面,如何用凝固的空间去表达时间的流动性,工业摄影便是这样一个化动态为静态的过程。或者说,工业摄影需要具备某种雕塑感。这不仅需要摄影师对摄影有足够的认识,也需要摄影师对工业有足够的认识。
       我们该如何审视当下的中国工业摄影?未来的工业摄影该如何发展?作为这次的大展的获奖者,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宋靖有很多感言。“工业摄影”,是一类拍摄题材。所有的艺术要跨界,我们的摄影不能局限在就摄影谈摄影,和生物学结合,像这样的东西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工业摄影都是从外围开始,工业设备,厂房,然后逐渐往工业内部走,视觉点开始变化。我们的很多作品拍的都是工人工作之后的东西,很少拍工作的状态,这是我们应该分析和讨论的。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机器的美感完全没有了,我们怎么在关心人的状态下,进一步思考工业摄影如何发展,这是新课题。
       在东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伟看来,解决这个问题要引入后现代视野、后现代文学艺术观念来进行拍摄。后工业时代的后现代摄影的表达问题,国外摄影师有很多后现代拼贴、并置、曲变、幻化这样的表达,但不仅是形式上,这些后现代风格的融入,主要是对工业文明的负面的或正面的美的形式的解构。对于中国摄影艺术家来说,也不仅仅要模仿和学习他们外表的形式,也要从对工业文明反思和批判的观念入手,逐渐树立后现代思想观念和美学追求,来实现或破解、直面这个悖论。后工业时代的工业摄影应该以后现代视野反思,批判和艺术地呈现。
       大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姜振庆以自己的实际拍摄经历总结出,工业摄影应该是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类的关系。作品要有足够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要有极强的暗示性,最重要的是表现人性,表现人与社会的关系。
       工业摄影在西方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因此中西方的工业摄影存在很多不同。但在德国策展人、摄影师托马斯•凯尔纳看来,工业和文化的差异不会影响到工业摄影的表现力。他这次策展的展览名为“工业的生命力”,他组织了八组不同的工业摄影作品,讲述了新旧工业间的新联系。他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课以创造一个新世界,在这里,艺术与摄影不仅是技术单调的重复,而是受人尊重的视觉艺术再创造,更是我们构建美好未来的知识基础。
       曾经多次来中国拍摄工业的法国策展人、摄影师克里斯蒂安•梅耶,做了中法工业摄影的比较,他这次带来的4位摄影家的作品里,有两位是比较传统的摄影家,所以拍摄出的作品有些文献意义。剩下的两位是年轻的摄影家,30多岁,从工业摄影为起点,提出更深层面的问题。从四位摄影家的作品里他想表达的是,摄影作品不仅有文献价值,同时可以通过摄影作为启发,怀念过去的生活,展望未来的生活。(来源:辽宁省影协)

发布:2016-08-18        浏览:1061 次
copyright(c)中国工业摄影网    辽公网安备 21010602000313号   辽ICP备2021001119号-1    技术支持:逐日科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