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到这幅名为<祖传手艺>的摄影作品时,我们会觉得很熟悉,很好看,很画意.说它熟悉,是因为所有的摄影爱好者,在进行摄影创作时,都会选择(或摆布)一个如是的场景或画面,人物选在最理想的位置,动作选在最佳姿态.周围环境搭配得如同话剧背景,规规矩矩,四平八稳.好看,像年画一样……
于是,我想借这幅作品说一说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我个人理解:“决定性瞬间”,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是一种境界。或者说,是视觉艺术的一种“法则”。在中国,这种法则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战国时屈原之后的楚国著名辞赋家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就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种理论影响了中国的历代文人。用在摄影上,就是选取的瞬间,正正好好,恰到好处。也可以理解为布列松用它来解释创作的主观性。或者说视觉艺术的完美性。这样一来,就非常容易和摆拍、设计拍、等拍混淆了。为什么呢?因为,“决定性瞬间”似乎是唯一的,完美的。太唯一了,太完美了,就太理想化了。于是,许多国内外摄影家,摄影记者,就栽在了这个“决定性瞬间”的刻意上了!在新闻纪实拍摄上,我始终反对带有主观色彩的创作意识,反对主题先行的拍摄干预。在我所追求的艺术理想中,始终把源于生活,真实再现作为摄影的生命。要靠思想成就经典影像,靠知识驾驭拍摄瞬间,靠修养完成不同选题,靠真实定位影像价值。千万不要为了暂时的成功,人为的制造影像。那样做,只会拉大与国际摄影的距离,背离纪实摄影的真谛,成为“真实”的赝品。
但是,毋庸置疑,在国内大多数所谓的影展影赛上,评委的评判标准,还是先入为主。“完美”,当然更容易入眼入画。于是,许多表面的、经过设计的(艺术类尚可,而包括许多“新闻纪实”也在人为的设计和摆布中诞生了,还不时的获了这个或那个奖)这样的所谓“新闻纪实”应运而生,屡见不鲜。我们也不排除在抓拍上的功夫和眼力,布列松的许多佳作,就是来源于这样的功夫和眼力,这样的“决定性瞬间”。幅面关系,恕不深论……
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读解,只是借题发挥,不是针对这幅作品的,丝毫不影响对类似影像的欣赏与定位.能够拿到"每周评图"赏评,已经是种关注与荣誉了!
评图人:齐福刚
欣赏佳作。
精彩构拍,学习,问好老师。
构图、色彩、动感俱佳。学习了。
恭贺老师大作入封!!!
佳作! 欣赏学习!
精彩佳作!!!!!!!欣赏学习问好老师!!!!!!祝贺!!!!!!!!!
精彩拍摄!!!!!!学习欣赏!!!!
精彩佳作!欣赏学习!
精彩佳作!欣赏学习!
学习老师,问好老师,精彩拍摄
精彩!
欣赏佳作!学习问好!!
祝贺登封!!!
佳作精品! 欣赏学习!
精彩佳作!晚上好!
构图、用光都很到位,是一幅难得的好作品!!
欣赏学习佳作
拜读大片,品味评论。赞!!
欣赏佳作!学习!
厚重的人文题材,精彩的光影表现,漂亮的影调设计,传统的构图理念,本片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精彩
敬赏光影老师的《老手艺》之佳作。更崇拜读齐老师对《老手艺》的精彩点评。拜读之后,深感齐老师之言给我们摄影爱好者指出一条笔直地康庄大道。更加深了自己对摄影的本质特征、内容与形式关系的理解。谢谢二位老师奉献的经典图文。
祝贺!精美!
谢谢齐老师的精彩点评!
深受启发。我们这些爱好者就是希望得到这样的指点。非常感谢!
精美的作品,精彩的评说,受益匪浅。